添加日期:2019年8月26日 閱讀:1145
春捂秋凍,是我們生活中*為常見也是*為基本的養(yǎng)生方法,但想說的是,你真的捂對了嗎?
1.“捂”對溫度。
是否春捂,必須根據天氣而定。一般來說,春季晝夜溫差較大,早晚較冷時,可適當“捂”一會兒。中午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時可適當減衣;出現“倒春寒”時,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來,即連續(xù)幾天日*高氣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時,就不能“捂”了。如果兩種極端天氣交錯出現,穿衣、脫衣就該勤一點。俗話說“急脫急著,勝似服藥”,可謂春季穿衣的經驗之談。
2.“捂”對時間。
春天的氣溫時高時低,溫差較大,有時艷陽高照,有時又春寒料峭,身體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不適應而受寒,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發(fā)生。
一般情況下,當白晝氣溫超過 15 攝氏度且比較穩(wěn)定時,穿得稍單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了。民間所謂“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 才把棉衣送”,說的皆是這個道理。
3.“捂”要有度。
“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春季,蓄積于體內的陽氣外發(fā),若內藏陽氣過多,就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fā)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部位出血,以及頭暈目眩等癥狀,所以“春捂”務必有度。
4.“捂”對重點。
捂背。背為督脈之海,也是陽脈之海,是一身陽氣匯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陽氣不足,有礙升發(fā)。
捂腳。春天防寒照顧好頭頸和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發(fā)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tǒng)養(yǎng)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huán)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遺憾的是,現在很多青年,特別是年輕的女性,穿鞋露腳踝,過早穿上短裙、破洞牛仔褲、換上小船鞋,甚至露出小蠻腰,都會使患關節(jié)炎或多種婦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健康是革命奮斗的本錢,更多的健康知識可點擊鏈接詳細了解:http://www.pndqq.cn/video/index.html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及其它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
1.凡本網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廣州金孚互聯(lián)網科技有限公司-1168醫(yī)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http://www.pndqq.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聯(lián)系郵箱:28172760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