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日期:2019年5月21日 閱讀:1128
保健品不是藥,但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卻需要猛藥!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一起非法廠家違規(guī)銷售保健品的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保健品市場高速發(fā)展,給一些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利用健康講座夸大療效、虛假宣傳,坑害消費者。這些行為對社會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而視頻里報道的只是亂象中的冰山一角。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用效果猛的案例刺激消費者
保健品高額的利潤成為很多廠家、賣家****搶占的商機,但商機背后給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帶來的卻是巨額的財產損失。但面對不良商家花樣百出的營銷手段,不少老年消費者卻很難判斷,極易上當。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苗月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這種通過健康講座銷售保健品的行為明顯是一種變了味的營銷,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洗腦。
有學術研究,大約是兩周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把一個人本來具有很理性判斷的心智模式給消除掉了,它在銷售過程中用的手段和方法,對消費者的理性判斷形成了一種干擾。
為加強保健品的宣傳效果,刺激老年人購買產品,視頻里曝光的紅瑞樂邦公司刻意錄制了一些消費者現(xiàn)身說法的視頻,在公司內部的培訓中毫不隱晦。
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交代,即便是效果案例少也沒關系,他們已經收集了很多素材,可以讓現(xiàn)在更加熱一點,逐步升溫,這種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效果很猛。
13部委強強聯(lián)手,嚴厲整治保健品市場
像這樣的營銷手段五花八門,患者卻被蒙在鼓里,甚至還認為這些保健品對慢病治療有很好的效果,甘愿花大價錢購買。
他們不知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已有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效、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而類似這樣的銷售模式,明顯就是違法行為。
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工信部、商務部、網信辦等13個部門聯(lián)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決定立即在全國開展聯(lián)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并要求各部門落實執(zhí)行《關于開展聯(lián)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的通知》。
針對保健市場亂象頻發(fā)的問題,今年前三個月,全國共出動執(zhí)法人員193萬人次對重點行業(yè)、重點領域、重點商品進行監(jiān)督檢查。全國共立案11777件、案值87.48億元、結案4318件、罰沒款4.6億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493.4萬元。
但視頻里報道的現(xiàn)象仍然層出不窮,這說明整治強度還遠遠不夠!
診所、村衛(wèi)生室注意,別成為違法銷售保健品的幕后幫手!
盡管保健品市場整治看起來和咱們醫(yī)療機構、醫(yī)務人員關聯(lián)性不大,但從權健事件的升級,再到長達百日的“保健”市場亂象整治,以及這次曝光的保健品違法銷售案例,我們能看到保健品這個話題已經越來越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對于基層醫(yī)療機構來說,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將被執(zhí)法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罰:
一、保健食品若與藥品同名,視為“以非藥品冒充藥品”,依照被冒充藥品的標準進行檢驗,并載明檢驗結果”。
二、保健食品與藥品不同名的,視為使用未獲得藥品批準文號的藥品,即依據《藥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認定為假藥,按《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十八條、《藥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條規(guī)定進行處罰。
據了解,有很多廠家銷售人員私下直接和基層醫(yī)務人員聯(lián)系,以高額的利潤為誘餌,讓醫(yī)生購買其公司旗下的保健產品,再作為輔助治療的藥品推銷給患者使用。
由于利潤可觀加上法律意識不強,很多醫(yī)務人員鋌而走險成為不法分子線下銷售的終端,在診所、村衛(wèi)生室顯眼處張貼保健品夸大治療效果的宣傳海報,為患者開具含有保健品的處方單……
事實上,大部分醫(yī)療機構、個體診所都沒有持有含有保健食品銷售”字樣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所以銷售保健品不符合經營者身份,會受到相關部門的查處。小社再次提醒各位,保健品市場還在嚴查階段,**不要以身試法,銷售保健品、開具保健品處方。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
1.凡本網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廣州金孚互聯(lián)網科技有限公司-1168醫(yī)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http://www.pndqq.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聯(lián)系郵箱:2817276005@qq.com。